查看原文
其他

在胡同里闲逛的俄罗斯人,爱北京爱到为北京画了本书

☁️ 乌云装扮者 2023-07-11


最近去逛书店和图书市集,你可能会看到一本关于北京的、几乎是事无巨细的绘本 Liuba Draws Beijing


从胡同里冬游的大爷,到 CBD 里新涌现的漂亮店铺,绘本细节丰富,展现了北京生活中真实的可爱之处。更特别的是,虽然主角是北京,这本书却用英文完成,异国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带来一种陌生化的体验,常见之物也变得奇特而充满乐趣。


几乎是跟着作者的视角,重返了属于胡同中的独特北京



作者 Liuba Vladimirova 是一位俄罗斯女孩,她在书中介绍、讲述了她生活 11 年的城市,北京。


至于是什么时候把北京当做家的,Liuba 也说不清楚,不过她记得是来到北京的第 5 年,自己回了一趟家乡伊尔库兹克,买东西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应该如何付款。在回程前往机场的路上,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在家乡浏览了一趟的游客。


结果飞机落地,车开到三元桥,却突然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


 Liuba 在工作台前

同样也是在那一年,Liuba 开始认真考虑成为一名画家,此前她从与艺术无关的专业毕业,做一份和艺术毫不相关的工作。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全职插画师。


社交媒体让外国人对北京的印象不止停留在想象。但正因如此,繁杂的信息也让这个城市的真实样貌显得愈加“扑朔迷离”。Liuba 创作绘本的原因便在此,她想借助自己生活的经验向读者介绍真实的北京,一座丰富、独特的都市,包容了不同的人群,在瞬息万变的发展节奏中,也能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我们带着这本新出版的 Liuba Draws Beijing 和 Liuba 聊了聊,发现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都有自己去爱这座城市的理由、角度与方式




Liuba Draws Beijing 一共包含六个章节,分别是胡同、交通、食物、假期、公园探险,至于传统指南中的各区域导览,反而排在最后。这些章节按照 Liuba 本人的喜好来排序,位列第一的胡同是她在北京最喜欢的区域。交通排在第二,地铁居功至伟,因为它不仅快捷,还能提供短途出行的便利,去不同区域探索北京。


 Liuba 介绍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共享单车、以及出租……(左滑查看右页)


此外,各章节内讲述的内容,大多也从 Liuba 作为拥有异国文化背景的人认为有意思的事物展开。“食物”一章就隆重介绍了热水,在中国,这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饮料,以至于海外酒店收到最多来自中国游客的抱怨就是房间中没有烧水壶。


Liuba 还在这部分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被热水烫伤之后,收到的医嘱会不会依旧是喝点儿热水?事实上这是有依据的,一旁出现的太极图会让读者明白,“多喝热水”不是诞生于互联网的词汇,而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养生之道。



这些解说内容大多用两种颜色的文字来呈现,黑色和蓝色,前者用来描述事实、讲解相关知识,后者记录的内容则是作者听到的传说,以及她本人发表的评论。


“公园”中的介绍就用黑色字体借助来锻炼的人讲述了什么是太极,以及公园中常见的空竹和毽子,至于蓝色的“哈哈居然穿牛仔裤慢跑”,和坐在公共座椅上吹唢呐的男人,“一定是他妻子不准他在家里演奏”,这是 Liuba 本人分享给读者的有趣观察。


● Liuba Draws Beijing 中的“公园观察”,出场人物全是老年人(左滑查看右页)


所有这一切都让 Liuba Draws Beijing 成为一本以作者的视角和生活经验来提供建议的指南。Liuba 还为书籍创作了自己、以及小猫 Totoro 的形象,由他们一起为读者导览北京。


 Liuba 和 Totoro


Liuba Draws Beijing 采用 16 开的纸张,大小类似用来作画的水彩纸。这本书籍一共 180 页,没有标注页码,一些全幅的画作,书籍采用的特种纸张会显示水彩细微的色彩变化,以及上色之前素描描边的笔触。如果没有一旁丰富的文字介绍,Liuba Draws Beijing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一本作品集。


事实上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图书编辑王莉最初联络 Liuba,提出的邀请正是帮助她出版一本包含所有与北京有关画作的作品集,Liuba 虽然对这个想法很有兴趣,她自己日常却不会购买无法“阅读”、也不能提供足够多信息的作品集。


希望这本书是自己也会想要买来看的一本,她最终决定 Liuba Draws Beijing 应当是一部关于北京的导览


● 王莉联络 Liuba 时表示特别欣赏这幅作品,Liuba 在家里的工作台,现在这幅作品同样被收录在 Liuba Draws Beijing


在书中增添足够的个人视角则是来自兰登书屋编辑的建议。Liuba Draws Beijing 开始创作的第二年,Liuba 在北京国际书展上遇见了她,并且要求她为自己尚未完成的书籍提供一些建议。她得到的答案是让这本书更加个人化,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讲述北京,但你的故事会让这本书更加特殊”。


在此之前,Liuba 只是运用信息、事实和知识来介绍北京,现在出版的 Liuba Draws Beijing,从章节安排到具体介绍,都已经有了足够的个人色彩


● 除了用个人视角来组织书中的导览内容,还能看见不少的个人故事,比如介绍地铁的内容中,记录了 Liuba 因为携带特殊材料的画纸被安检拦下两次的小插曲





以俄罗斯人的视角来导览北京让 Liuba Draws Beijing 拥有了一种特别的优势。


绘本出版之后 Liuba 的许多北京朋友和她交流,认为这本书让他们意识到许多并不稀奇、也不会引起注意力的日常物品,也有新奇陌生的一面——就像老干妈不仅能用来拌面,还是职业摔跤手约翰·塞纳每天用来蘸西蓝花的酱汁,广场舞曾经创下吉尼斯纪录,“请注意倒车”的语音很可能来自电视名人鞠萍……


● 左滑查看右页


这些事物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异域感的北京。其中最让人感到陌生的部分,还是北京的“户外”元素,它们出现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里,把北京描述成了一个被野生动物环绕,充满自然气息的地方。


● 比如胡同里的蜥蜴、壁虎、和黄鼠狼,就被当做“野生动物”来介绍



打开 Google 进行搜索就不会觉得这种分类奇怪了——网站上的信息的确把北京定位成了一个澳大利亚一样的地方,动物才是这里的主人。The Beijinger 就介绍过海淀出现的野猪、八达岭附近捕获的狼、和一些乌鸦群。西伯利亚鼬(黄鼠狼)通常是这类文章的主角,它们被拿来和恐吓北美家庭的浣熊、以及咄咄逼人的欧洲红松鼠相提并论。


这些信息对 Liuba Draws Beijing 的创作而言很重要,作为艺术家,Liuba 很少交谈,她积累见闻的方式更多是观察,如果遇见好奇和无法解释的事物,她会通过阅读和查找来获取答案。


有时候这些网站还会提及一些民间传说,比如黄鼠狼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游荡的魂魄,在胡同里遇见要格外小心,因为它们会伺机窃取人的灵魂。Liuba Draws Beijing 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个被黄鼠狼附身的小故事,故事里的 Liuba 被丈夫用能驱邪的扫帚打醒,恢复神志,但黄鼠狼依旧在窗外窥视。



书中的许多介绍和引导中都会涉及到“文化”相关的话题,和黄鼠狼的故事一样,讲述过程中通常会引入传闻和民间故事。Liuba 认为用这些信息来讲述文化也非常合适,因为在北京,许多文化性的东西不以知识的形式存在,它们往往更像“常识”。


“胡同”章节中就介绍了和葫芦有关的“常识”,因为从前被医士拿来当做储存药物的容器,民间衍生出了把葫芦挂在门口就可以驱邪祛病的说法。来到风水学中,挂在家里的葫芦也有了吸收不好的“气”的功能。这一点在流行文化中也有体现,《葫芦娃》的爷爷就是一名采药人。


● 左滑查看右页


这种常识需要从生活中积累。要在胡同外墙上看见长在藤蔓上的葫芦、询问把手捻葫芦挂在后视镜上的出租车司机、从文章中读、和朋友聊天,才能积累到这些见闻。因此 Liuba 也认为中国人时常讨论的“文化断层”在北京似乎没有发生,最核心的东西依旧存在于现实生活里




Liuba Draws Beijing 的第六章节以地图的形式导览北京各个地区。不同于常规的地图,这些地图的街道之间不仅放置着类景点、地标,还会出现具有北京特色的燕子风筝、煎饼摊、银杏树……同时,几乎每一张地图中,都有相应地区的街边咖啡馆


呈现这些咖啡馆是 Liuba Draws Beijing 记录现代北京的方式,因为它们是北京这座超大都市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7 年来到中国交换,Liuba 发现几乎没什么人喝咖啡,至于精致的小咖啡店,几乎一家都找不到,连星巴克也非常少,每家店都空荡荡的。现在,连锁和独立咖啡店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点单往往需要排队。创作 Liuba Draws Beijing 期间她经常去咖啡店写生,等到书籍出版,一些画作里的咖啡馆已经不存在了。


● 三里屯和鼓楼地区的地图


出于同样的原因,Liuba Draws Beijing 的很多画面中都会出现中国尊这座建筑。Liuba 初到达北京,中国尊尚不存在,是在破土动工之后的第五年,它才超过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至于逐步交付使用和竣工验收,甚至比 Liuba Draws Beijing 这本书开始创作的时间还要晚。


现在,几乎不管是在 CBD 的哪个位置,都能看见这座高楼的一角。建设期间发生的事件还有三里屯更名、西区开业,这座城市的变化快得令人惊讶。





不仅是中国尊,Liuba Draws Beijing 中所有的内容,主角始终是人,因为人如何使用空间、并且与空间互动,是 Liuba 眼中更有意思的事情。


 作为背景的中国尊


于是书中记录了胡同公共区域中的椅子,这些显然是人们“捐出来”方便社交和享受户外的家具,通常在院子门口和街道边上存续的时间,比坐在上面的人还要久。把公共区域当做社交场,这在北京是一种常见的使用方式。


同时依照 Liuba Draws Beijing 的描述,北京人的社交一般都开始得非常突兀,通常是在碰面的一瞬间,社交就开始了。这是因为许多打招呼的用语本身就自带社交的属性。


“吃了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句话不能翻译成 have you eaten,因为这不是在邀请被问者一起吃饭,被问者是否真的吃过饭甚至也不重要——这仅仅是一句关心,同时还能引出许多话题,比如“吃的什么”“怎么不回家吃饭”“那地方好吃吗”“怎么吃这么晚”“工作太辛苦了”……



Liuba Draws Beijing 出场人物的另一大特点,是他们看起来都非常熟悉。


事实上这些人物没有一个是按照原样描绘下来的,他们在素描期间就接受了一些改动。导览末尾的“Beijinger 大合照”,记录一群让北京变得特殊的人。其中抱着狗的阿姨、吹葫芦丝的人都是 Liuba 在现实生活中遇见过的,他们的面貌已经和 Liuba 当时拍下来的照片有一些差别。


● 只有户外剪头的男士特殊一点,因为他的表情实在非常有趣,所以保留了原貌


这是 Liuba 的创作理念——要把一个人的外套,另一个人的裤子,以及第三个人的发型组合在一起,才会创作出一个大家都在街道上遇见过、并且感觉非常熟悉的人。


 Beijing Summer Man,你一定在北京夏日街头遇见过一个这样的老头




Liuba Draws Beijing 是在大流行期间完成创作与编辑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许多内容因此被删除。书中曾经有关于奥运会的章节,最终没有保留,因为创作期间没有任何赛事发生,也不确定之后会不会有,和比赛有关的事已经没有导览意义了。


原本的章节中,只有共享单车的内容被保留下来。同时,作为外籍人士,Liuba 去留的自由度和不确定性也在变化。



Liuba Draws Beijing 中出现了大量的北京老人。相比起年轻人,老一辈反而是这本书籍的重要出场人物,许多故事和场景都表明,这座城市同样属于这些叛逆又充满活力的老人。Liuba 时常在外出遇见老人们时想,自己也能在北京白头到老吗?


● 他们的标志是运动,经常出没在户外健身区域中,甚至会在什刹海禁止游泳的标志旁边冬泳跳水,Liuba Draws Beijing 中他们的出场画面往往明亮、轻快


解答疑惑的是一只孔雀,它出现在结尾部分,相遇的前半部分已经呈现在画面中——后海的街道上突然出现一声尖锐的叫声,Liuba 抬头一看,发现民居胡同的围墙已经跳上来一只白孔雀,它马上开屏,又很快跳下围墙消失。


画面中没有讲述的是 Liuba 因此陷入了短暂的恍惚,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真实发生的。回想种种,她发觉自己所有 20 多岁的时间都已经留在北京了。


 开屏的白色孔雀内页(左滑查看右页)


这就是都市,它光鲜、耀目、充满意外的际遇,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没有归属感”的同义词——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拥有挥洒的机会,它不应该仅仅属于某一个、或者某一类


至于插画家 Liuba 的北京,教会她保持耐心、期待意外、忘掉坏事,感恩已经拥有的,并且学会在小事中找到乐趣的北京,也已经全部留在 Liuba Draws Beijing 里了。☁️

监制:玛鲨

作者:Moon  版式:Andy、力力

图片: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这次真的不想再做了

在上海,找到买手店的一种内核

时尚,Made in India?

一个吃麦当劳的时候还想着环保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人人都爱成都远洋太古里,秘密就藏在两条线里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